工作进展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西南喀斯特生态脆弱区和重大工程区气候变化适应性保护修复技术示范”项目启动会暨实施方案研讨会顺利召开

发布时间:2024-01-31

125-26日,由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以下简称地化所)陈敬安研究员主持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西南喀斯特生态脆弱区和重大工程区气候变化适应性保护修复技术示范项目启动会暨实施方案研讨会在贵州贵阳顺利召开。项目专家组由刘丛强院士、吴丰昌院士、陈发虎院士、周卫健院士、傅伯杰院士等20位领域专家组成。贵州省科学技术厅副厅长安守海、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局处长段晓男、项目专家组成员、各课题负责人及项目骨干等60余人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采取线上/线下结合方式同步进行,开幕式由地化所科技处处长阳杰华主持。

 

启动会现场 

中科院地化所副所长陈伟代表项目承担单位致辞,对各位专家莅临地化所指导表示热烈欢迎,希望专家组对项目实施方案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帮助项目顺利推进,并表示依托单位将为项目高质量完成提供全方位支撑。贵州省科学技术厅安守海副厅长指出在当前极端气候事件频发的大背景下,亟需解决敏感气候条件、脆弱生态环境与重大工程开发之间的复杂问题,本项目的实施将为西南地区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希望项目团队加强统筹协调,强化项目管理,有效推进相关技术研究和应用示范。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局段晓男处长在线致辞,强调要高度重视项目实施,高质量完成项目目标,在技术开发和示范应用方面取得创新成果,服务喀斯特地区气候变化适应和应对国家需求。 

中科院地化所副所长陈伟、贵州省科学技术厅副厅长安守海致辞 

项目首席科学家陈敬安研究员和各课题负责人围绕项目整体情况和各课题目标及实施方案进行了详细汇报。项目将针对西南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脆弱、重大工程开发强度大、气候变化敏感性强等问题,开展“叠加区”气候变化适应性保护修复研究。在基础理论上,解析喀斯特流域水--养分输移机制,建立重大工程扰动下水--养分物质耦合循环模型,创建“叠加区”气候变化适应性理论;在关键技术上,突破适应极端气候的水土保持、水源涵养和养分调控技术,构建蓄水保土-扩绿增汇-水质改善链式协同提升技术体系,创新适应气候变化的生态空间格局优化调控技术;在管理决策上,研发“叠加区”情景模拟器,建立适应和应对气候变化的智慧决策系统,提出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调控策略。 

项目总体情况介绍和各课题实施方案汇报 

项目专家组对项目重要性和课题实施方案给予充分肯定,并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为项目顺利实施提供了重要科学指导。专家组组长刘丛强院士在总结发言时指出,希望项目在高质量完成任务书规定的研究内容和考核指标前提下,突出特色和增量,聚焦气候变化和重大工程驱动下的区域水--养分耦合循环机理、适应性保护修复关键核心技术、政府决策咨询报告和绿色低成本技术示范,产出重大成果,为喀斯特生态脆弱区和重大工程叠加区适应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重大科技需求提供有力支撑。 

参会人员合影 

    

                                           (项目组 供稿/摄影)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