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公告

矿床室举办第17期“青年学术论坛暨青年创新促进会论坛”

发布时间:2019-04-27

应我室宋谢炎研究员和尚林波研究员邀请,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CSIRO)胡斯宇博士和加拿大麦吉尔大学(McGill University)郭海浩博士后于415日至18日来我所访问,并于417日上午参加我室举办的第17青年学术论坛暨青年创新促进会论坛,分别作了题为“The organic-inorganic interactions in mineral systems”和Hydrothermal experiments on the volatiles and metals in magma chambersporphyry ore deposits and inclusions的报告。会议在我室三楼学术报告厅举行。我所科研人员及研究生70余人参加了本次学术报告,报告由副主任宋谢炎研究员主持。

胡斯宇,2012年本科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学(理科基地班),2017年博士毕业于澳大利亚Curtin University,受指导于Drs Katy Evans, Kliti Grice, Kirsten Rempel, Dave Craw,研究有机物在新西兰Macraes造山型金矿成矿过程中的具体作用。201611月在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CSIRO)开始博士后工作,受指导于Drs Steve Barnes, Anais Pages,研究现代海底黑烟囱的成矿过程。研究手段包括表征手段(XRD, Desktop XRF element mapping, Synchrotron-based XRF, LA-ICP-MS, EBSD, NanoSIMS and TEM), 有机地球化学,和热动力学模拟,从多尺度多方面认识成矿过程。相关成果已发表于OGREconomic Geology, GCAGeology等国际期刊。

有机物广泛在于成矿系统中,可以和金属结合成有机-金属聚合物,在成矿过程中对金属的富集,迁移和沉淀起到关键的作用,但具体的机制并不是很清楚。此次报告中,胡斯宇博士介绍有机物或者古代微生物活动在新西兰Macraes造山型金矿的源区岩石对金的富集和成矿过程金和硫化物的沉淀等过程中的具体作用。同时,对比现代海底热液黑烟囱中不同硫化物沉淀的生物和非生物作用,为研究古代VMS矿床和寻找古代地球生命提供进一步的认识。        

郭海浩,2013年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获得地球化学硕士学位;2017年毕业于德国BayerischesGeoinstitutBayerisches University,获得实验地质学博士学位;并于2017.12-2018.10 在德国BayerischesGeoinstitutBayerisches University从事博士后工作,2018年前往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继续开展博士后工作。主要从事副矿物的原位定年和微量元素分析;实验岩石学和实验地球化学的研究工作,包括挥发分和元素的热液实验研究,同位素分馏机制的实验标定,以及流体在高温高压下的电学性质等。在Geochim. CosmochimActa., Chemical Gelogy等国际重要地学期刊上发表文章数篇。

高温高压实验研究是模拟和探讨元素在地球演化过程中迁移机制的重要手段,此次报告中郭海浩博士后介绍了目前开展实验工作所用的冷封式高压设备和手段。开展的33个元素在流体和岩石之间的分配系数研究,获得了元素不同挥发能力的认识,认为S, Cl, Cu, As, Se, Br, Cd, Te , Tl Bi 是相对最易挥发元素,结果与火山挥发分的元素含量相当。研究了斑岩型金矿中,Au的溶解迁移机制,认识到Au在溶液中的溶解能力与流体中HClfO2、盐度和温度等有关,Au主要以AuClAuCl2-形式在热液中进行迁移,探讨了Au矿成因机制中的受控因素或许是富Au热液中的硫化物如斑铜矿的沉淀引起。开展的合成包裹体研究,认识到不仅H2可以扩散进出包裹体,CuAu等元素在一定的条件下也可以扩散进出包裹体,因此在自然界的包裹体研究中,应该考虑元素的扩散行为。


胡斯宇作报告


郭海浩作报告

                                     (矿床室  供稿)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