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国际交流 >> 国际会议
第7届环境地球化学国际大会
发布时间:2009-09-04

       第7届环境地球化学国际大会

 

1、     会议背景

第七届国际环境地球化学大会(7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Environmental Geochemistry)2006924-27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成功举行。环境地球化学国际大会是由国际环境地球化学与健康学会组织的、3年召开一次的周期性国际会议最近的几次会议分别于2003年、2000年和1997年在英国爱丁堡、南非开普敦和美国科罗拉多州举行,它是国际上从事环境地球化学与健康研究学者的盛会。2003年英国爱丁堡召开的第六届大会上,由于我国学者在这一领域、特别是我所科研人员在环境致病方面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引起各国学者关注,与会代表投票决定将环境地球化学国际会议首次移至亚太地区召开。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近年来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显突出。近年来我国环境科技工作者在环境地球化学研究领域做出大量的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引起了同行的极大关注。但是相对西方发达国家,我们在这一研究领域的起步相对较晚,我们正在经历的环境污染问题,他们已经历过。因此他们的先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过去的六届会议都是在欧美等地召开,由于各方面的原因限制,我国学者参加这一国际会议的人数很少,这极大地制约了中国学者与国际同行广泛交流学习的机会。

鉴于以上情况,在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刘丛强研究员组织下,该室组织由郑宝山研究员为团长的代表团参加了2003年在英国爱丁堡召开的第六届环境地球化学国际学术会议,一方面向国际同行展示了近年来我国学者这环境地球化学研究领域的工作成果,同时争取到了这一国际会议在中国北京的主办权。

 

2、     会议组织情况

大会经中国科学院批准,批准文号:科发外审字(2005149号。

为了能组织召开好此次国际性学术大会,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领导十分重视该项工作,分别组成了会议的科学指导委员会和会议组织委员会,并2004年、2005年分别召开三次会议筹备委员会工作会议,精心组织安排会议各项任务,并建立会议网站:http://www.iseg2006.com。最后,在科协国际会议中心的协助下,我们顺利地完成了会议的准备工作。

3、       会议具体情况

大会由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共同主办,主席由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所长刘丛强研究员承担。本次大会聘请了国内涂光炽等14名中国科学院院士作为名誉主席,由国内外60多名知名专家学者组成科学顾问委员会。参加本次大会的代表共400余人,其中国外代表180人,国外代表分别来自: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法国、挪威、瑞典、西班牙、俄罗斯、葡萄牙、波兰、丹麦、肯尼亚、日本、韩国、印度、泰国、越南、新加坡、墨西哥、阿根廷、巴西、智利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会议代表包括国内外环境地球化学届知名的专家学者,其中与会的国内知名学者包括:

李向东(香港理工大学教授,前任亚太地区环境地球化学与健康学会主席)

江桂斌(中科院生态研究中心研究员,环境毒理学国际知名学者)

陶澍(北京大学教授,持续有机污染物研究知名学者)

周力平(北京大学教授,第四纪研究领域国际知名学者)

骆永明(中科院南京土壤所,土壤污染与修复研究知名学者)

王焰新(中国地质大学教授,地下水环境研究知名学者)

 

与会的国外知名学者包括:

THORNTON Iain (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环境地球化学教授,国际ISEG大会发起人之一)

FARMER John G. (英国爱丁堡大学环境地球化学教授,国际环境地球化学与健康主席)

FINKELMAN Robert (美国地质调查局地球化学家,医学地质研究权威专家)

ABERNATHY Charles (美国环保局环境地球化学专家)

CHAKRABORTI Dipankar (印度砷中毒研究专家)

CHOU Hyo-Taek (韩国汉城国立大学矿山环境地球化学家,现任亚太地区环境地球化学化学学会主席)

FUGE Ron (英国威尔士大学地球化学家,国际知名刊物Applied Geochemistry主编)

GAILLARDET J. (法国巴黎大学教授,国际知名刊物Chemical Geology副主编)

LUCOTTE Marc (加拿大魁北克大学,全球汞循环研究专家)

WATKINS Ron (澳大利亚Curtin理工大学地球化学家,矿山环境研究专家)

Collin Robert (美国,国际著名水文环境地球化学家)

Olle Selinus (瑞典地质调查局,国际著名医学地质专家)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李家洋院士参加了会议开幕式,并致欢迎辞。另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地学部副主任柴育成和中国科学院院士涂光炽、汪集洋以及国际环境地球化学与健康学会主席FUGE Ron教授等参加了会议。

二十世纪下半叶以来,由于世界工业化进程需求刺激资源与能源开发而造成的大量有毒有害元素污染和有机物污染物随着空气扩散和水体的流动,区域和流域的生态与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土壤、水体和食物链的污染,严重影响了人体健康,已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以水污染为例,全球有30%左右淡水水源已经遭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中国城市水污染现象更为严重。世界银行的一项测算表明,中国每年水和空气污染造成的损失约占当年GDP的8%左右,环境污染使中国发展成本比世界平均水平高7%。

第七届国际环境地球化学大会在三天的会议中,国内外与会专家学者从地表环境地球化学过程与环境质量变化入手,研究地球表面各圈层之间的物质循环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及其生态环境效应,揭示物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与生态环境变化之间的关系,为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针对日益凸现的环境污染,研究有毒有害物质迁移、转化规律及其修复技术措施。重点为各国资源和能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的环境问题,提出科学的保护对策;如矿山开采、煤的利用、水能的利用等。这次会议还特别研讨了两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问题:(1)地方病与人体健康研究,如砷中毒和氟中毒等;(2)生态脆弱区域生态系统功能的恢复重建,如西南喀斯特脆弱生态地区和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的环境问题及生态重建。与会国外专家认为这两个主题即瞄准了中国的国家目标和社会需求的重大环境问题,又突出了我国科学家在这些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是对环境地球化学国际大会的一次突破和贡献。

大会就环境地球化学目前研究的热点问题,设定了14个主题,分别由国际权威学者负责召集主持。国内外地球化学学者们就这些热点问题进行了热烈而广泛的交流,共有2名国内、4名国外的专家作了大会口头报告,另有各分会场口头报告210人次,论文展板120个。14个主题包括:

◆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的地球化学记录

◆矿山环境

◆煤的利用和环境

◆地球化学与健康

◆环境污染与修复

◆水资源与水环境

◆脆弱生态环境的地球化学

◆环境中的持永久性有机污染物

◆环境分析地球化学

◆地质环境与绿色食品

 自然灰尘颗粒与人体健康

pH值条件下的环境地球化学

环境中汞的生物地球化学

   环境污染与治理

   天然有机质及其环境意义

 

根据惯例,会议期间,国际地科联下设的国际医学地质学会还将面向与会代表举办免费的“医学地质”培训班。一百余位来自国内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及产业部门的学员聆听了英国爱丁堡大学环境地球化学教授、国际环境地球化学与健康主席John Farmer(约翰·法曼)、美国地质调查局地球化学家、医学地质研究权威专家Robert Finkelman(罗伯特·芬克曼)、美国军队病理学研究所Jose Centeno (侯塞·圣特诺)国际医学地质学会主席 Olle Selinus(乌勒·塞利纳斯)等知名学者专题讲座。

 

4、会议产出情况

会议已出版论文摘要专集一本:《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2006 Vol. 25 Suppl1(中国科学出版社)。目前我所正在积极组织在Applied Geochemistry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Geochemistry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Environmental Geochemistry and Health等四个国际SCI刊物上出版会议论文专刊。

7届环境地球化学国际会议是首次在亚太地区召开。该会议携同国际地球化学家、环境化学家、土壤学家、水学家和医学专家讨论了环境地球化学科学与技术领域内的众多议题,为国际环境地球化学研究学者提供一个近3年来国际上环境地球化学研究的最新研究成果和进展进行广泛交流的平台,并充分展示我国学者的相关研究成就,促进了我国学者与国际同行的合作交流,具有积极的重要学术影响意义。

现在党中央明确提出我们要建设一个和谐社会,其中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合理的保护环境是我们科技工作者的使命。因此,这一国际会议的召开,将大大地推进我国科学家在环境科学研究领域的科研水平,进一步增加我国学者与国际同行开展合作交流的机会。这次国际会议的成功举办,不仅大大提升了我国环境地球化学研究在国际相关领域的地位,提高了我所在国际上的知名度,而且对提升我国环境科学研究领域的整体水平,促进我国环境地球化学学科的发展将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

中国科学院、国家基金委和国际地球化学学会对此次会议在中国召开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国内科学时报、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科技日报、大众科技报、北京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人民网、中国科学院院网等媒体对大会进行了报道。

 

4、   会议经费情况,院提供经费资助的用途

会议收入情况:1、会议注册费收入485,020.78元,2、中国科学院资助12万元,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资助5万元,总收入:655,0202.78元。会议支出情况:1、大会支出:482,693.47元;23次预备会议支出:250,210.10元。会议总支出:732,903.57元。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投入:77,882.79元。院提供经费主要用于会议筹备会议的召开。

 

5、   有关会议组织的经验及教训

由于这次会议在北京召开,我所却地处贵阳,因此给会议的组织工作带来极大的不便。如筹备会议的召开,不论是在北京召开,还是在贵阳召开,费用都很大,因此建议以后的国际会议主办单位不要异地组织会议。

这次会议主办得非常成功,大多数与会代表对我们的组织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但是会议组织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如会议论文集中缺少了作者索引,因此查找作者和论文信息非常不便,尽管我们在会后在网上发布了作者检索索引,与会代表还是对此提出了不満的意见。

 

大会由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等单位共同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