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媒体聚焦
【中国科学报】中科院地化所等建立大米样品甲基汞同位素分析法
发布时间:2018-02-09

本报讯(记者彭科峰)日前,中科院地化所冯新斌课题组在大米甲基汞同位素的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发表于《环境科学与技术》期刊。

汞根据形态不同,毒性差异也很大,其中甲基汞是毒性最强的汞化合物,其具有高神经毒性、肾脏毒性、心血管毒性、生殖毒性和免疫系统效应等毒性。学术界认为食用鱼肉和水产品是人体甲基汞暴露的主要途径。

冯新斌团队组通过与法国图卢兹环境地学研究中心合作,建立了大米样品甲基汞同位素的分析测试方法。该方法选择性提取大米甲基汞的平均回收率为95% 左右,提取液甲基汞的平均纯度为101.7%,方法有效可行。结果表明,大米甲基汞和无机汞的汞同位素特征存在显著差异;利用相关模型,可以定量计算相关汞矿区大米果实中无机汞的大气和土壤来源的相对贡献。科研人员证实食用大米甲基汞暴露人群头发汞同位素与食鱼人群存在显著差异,头发汞同位素是示踪人体汞暴露来源的有力工具。

该方法的建立为研究甲基汞在食物链的生物富集和人群甲基汞暴露来源识别及新陈代谢作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实际指导我国居民汞暴露的健康风险识别和风险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本篇文章来源于 《中国科学报》 (2018-01-23)|(作者 彭科峰)

原文链接:http://news.sciencenet.cn/sbhtmlnews/2018/1/331617.shtm?id=33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