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滚动新闻

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第一届四次学术委员会会议在南京召开

发布时间:2010-03-02
 

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第四届学术委员会会议于2010年1月8日至11日在南京大学隆重召开。此次会议是固体地球科学领域重点实验室联盟2009年度联合学术委员会会议,由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同位素年代学和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壳幔物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造山带与地壳演化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8个国家和部门重点实验室联合召开,会议由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具体承办。各依托单位领导、各重点实验室主任、副主任、学术委员会委员及部分科研骨干140余人参加了会议。我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学术秘书及实验室负责人、部分学术骨干参加了此次会议。

1月9日上午,学术委员会会议在南京大学科技馆国际学术交流报告厅正式开幕,南京大学校长陈骏教授和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朱日祥院士分别为大会开幕式致辞。陈骏校长首先表达了对固体地球科学领域重点实验室联盟构想的肯定和期望,并对该“联盟”构想的提出和倡议者表示赞赏和敬意,强调和充分肯定了固体地球科学领域各重点实验室进行联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向参会代表介绍了南京大学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校区建设等方面的新情况和新进展。朱日祥院士指出,本固体地球科学领域重点实验室联盟不仅是实验室建设的“ 联盟”,更应该是固体地球科学领域学术研究的联盟、人才培养的联盟和科学发展上的联盟。各实验室应以和谐、轻松的姿态参加交流和迎接科技部五年一度的评估。朱日祥院士认为,目前固体地球科学领域各重点实验室已具备较为完善的实验设备条件,今后应更加注重有国际影响力和具开创性学术工作的开展,走开拓创新和有特色的科学研究新道路;各重点实验室和学术界应以更为开放、更为包容的学术思想和学术态度来从事和对待科学研究与竞争。

9日上午和下午,八个重点实验室主任分别作了年度工作报告,并回答或接受了学术委员、参会代表的有关提问或建议。在10日和11日两天里,八个重点实验室科研骨干进行27场内容丰富的学术报告。11日上午,三位2009年新当选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分别就“青藏高原岩浆作用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莫宣学院士)、“华北克拉通的形成”(翟明国院士)、和“华南大陆岩石圈前寒武纪形成和显生宙再造”(郑永飞院士)作了大会特邀报告。

我室主任胡瑞忠研究员代表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作了“2009年工作进展汇报”,钟宏研究员、温汉捷研究员和漆亮研究员分别作了题为“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层状岩体岩浆硫化物和氧化物矿床成矿作用”、“硒和钼稳定同位素测试技术及地质应用”和“地质样品铂族元素及普通硫化物Re-Os同位素分析方法研究”的代表性成果学术报告。参会的委员们对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在2009年的实验室建设和科研工作等方面取得的进展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该实验室具有鲜明的研究特色,在优势的研究领域取得了较多重要进展,在基础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重视方法性和实效性研究,将成矿理论转化为找矿理论并应用于生产实践方面取得重要突破。委员们还认为该实验室提出的今后发展的思路切实可行,对实验室利用科技部下拨的自主研究经费开展学科研究的方案给予充分肯定,并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对于促进实验室的研究工作将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9日下午主任工作报告后和10日晚,“联盟”各实验主任、副主任、学术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委员和部分科研骨干还召开了专门的座谈会,研讨重点实验室联盟的战略定位、组织形式和未来发展。许多学术委员会的委员还分别对各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提出了中肯的咨询意见,强调各实验室要充分体现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在本实验室的研究方向上要做扎实。座谈会上,朱日祥院士、张国伟院士、陈毓川院士、裴荣富院士、李曙光院士、莫宣学院士、郑永飞院士、蒋少涌教授、胡瑞忠研究员、成秋明教授、徐义刚研究员、张立飞教授、孙卫东研究员、赵越研究员、王清晨研究员、周永章教授、杨树锋教授、华仁民教授、魏春景教授、朱炳泉研究员、杨振宇教授、陈江峰教授、马东升教授、、许继峰研究员、刘家军教授、毕献武研究员和赖勇教授等分别就“联盟”的战略定位、结构、功能和运作等方面发表了意见和建议。最后,朱日祥院士传达了科技部领导对固体地球科学领域重点实验室联盟工作的肯定,同时也认为固体地球科学领域重点实验室联盟实质性的合作和联合仍有待进一步开展,并从“联盟”的战略定位、组织结构、主要功能和运作等方面对讨论内容和结果作出归纳和总结:1)“联盟”的定位:“联盟”是一个包容的、非排他的固体地球科学领域重点实验室“联盟”,在保持传统学术委员会功能的基础上促进各重点实验室从过去的开放、交流向交叉和融合的飞跃, 促进更多、更大科研成果的诞生;2)“联盟”的结构:应由指导委员会和执行委员会组成,指导委员会秘书长由轮值实验室主任担任,执行委员会由各实验室办公室主任组成,执行秘书长为轮值实验室办公室主任而不应由学术秘书担任。执行委员会应有专职秘书一人,从事“联盟”的网站建设、充当日常联系人和协助执行秘书长完成其他工作;3)“联盟”的功能:现阶段“联盟”的功能不能承载太多,但至少包括实验室间的交流功能(主要以实验室主任的工作报告的形式)和人才的培养和流动功能(包括实验技术人员的交流,但具体方式需进一步讨论);4)“联盟”的运作:执行委员会负责日常联络事务处理,“联盟”会议日程应保持高效并节约时间,会议在两天内完成,大致安排如下:第一天主要为各实验室主任报告,每个主任口头报告时间30分钟,学术委员等提问和讨论30分钟左右;第二天上午在完成主任报告后,进行专题讨论,轮值的实验室主任要在事先与各实验室沟通的基础上准备好提案;第二天下午进行联合学术委员会会议,对“联盟”各实验室问题、困难等进行集中讨论。实验技术交流会另择时间单独召开。两个会议都推行不接不送的规矩。

此次学术委员会会议的召开,将进一步促进实验室与兄弟实验室的交流与合作,推动实验室的发展。会议还决定,“固体地球科学领域重点实验室联盟”第三届学术委员会联合会议将于2011年元月的第一个周末在贵阳召开,由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具体承办。

 

                                        ( 矿床室钟宏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