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综合新闻
矿床室第19期“青年学术论坛”顺利举行
发布时间:2019-09-06

93日下午,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第19青年学术论坛在矿床室三楼学术报告厅举行。本次论坛邀请了来加拿大布兰登大学的Alireza Karimzadeh Somarin教授、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李金祥副研究员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王瑞教授作报告。论坛由朱经经副研究员主持,全所40余名科技人员及研究生参会。

Alireza Karimzadeh Somarin教授的报告题目为“Application of FPXRF in Hard Rock Exploration and Mining”Alireza教授首先介绍了便携式X射线荧光仪(PFXRF)的基础性能参数、使用方法,随后介绍了其在斑岩铜矿、IOCG矿床等找矿中的应用实例,探讨了PFXRF的应用前景。

李金祥副研究员的报告题目为西藏超大型多龙Cu-Au矿集区的成矿流体初始出溶及演化过程,详细介绍了使用角闪石制约成矿流体初始出溶过程以及使用Fe同位素制约热液演化过程。多龙是我国大的斑岩Cu-Au矿集区之一,研究表明,角闪石可以记录流体出溶过程,其Cl组分和H同位素可能区分成矿与不成矿岩体;多龙矿集区的成矿流体的出溶深度可能在6-7公里;Fe同位素可以揭示流体演化过程,且能有效区分成矿与不成矿流体。

王瑞教授报告题目为印度板片撕裂:冈底斯带后碰撞斑岩铜矿的诱因。冈底斯成矿带发育众多中新世斑岩型Cu矿床,当前研究表明,其成矿岩浆可能主要来自于新生下地壳的部分熔融。然而,对于诱发部分熔融的机制目前尚无统一认识。王瑞在报告中系统展示了印度板块撕裂的地质地球物理证据,并结合其与斑岩铜矿的时空对应关系,提出印度板块撕裂可能是形成冈底斯带后碰撞斑岩铜矿的主要诱因。

与会人员与3位报告人进行了细致充分的讨论,会场气氛热烈。本期论坛为促进学术交流、开阔科研视野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Alireza 教授于1999年在澳大利亚新英格兰大学获得经济地质学博士学位,并在加拿大安大略省湖首大学(Lakehead University, Canada)完成了两年的博士后研究(2004-2006)。目前是马尼托巴省布兰登大学地质学系的教授。主要研究涉及斑岩铜钼、矽卡岩、云英岩、铁氧化物-铜-金 (IOCG)等与矿床有关的各类赋矿岩的地球化学和岩石学内容。发表了超过85篇文章。此外,还在加拿大进行了一些矿石勘探和评价项目。作为便携式X射线荧光(PXRF)领域的地质学家,Alireza 教授在世界各地开展了XRF的研究项目 (如中国、泰国、刚果、加拿大、美国等)。

李金祥博士于2003年毕业于西北大学地质系,同年进入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2008博士毕业后留所做博士后,并于2012年进入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工作,期间曾赴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做博士后一年。长期从事青藏高原斑岩-浅成低温热液-矽卡岩等热液矿床的成因机制研究,目前已在GCA、Lithos、Geofluids等国际著名地学期刊发表SCI论文3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SCI论文10余篇。他是我国较早进入青藏高原班公湖-怒江带工作的青年学者,为班公湖-怒江带斑岩铜矿研究及找矿勘查做出了重要贡献。

王瑞博士分别于2008年和2010年获得北京大学获得了地质学学士和硕士学位,随后赴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师从著名矿床学家Jeremy Richards教授。2014-2017年,他在澳大利亚联邦科工(CSIRO)开展博士后研究,回国后加盟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王瑞长期从事斑岩铜矿的基础理论研究,目前已在Nature Communications、Geology、Economic Geology、Earth-Science Reviews(含特邀)、Chemical Geology、MineraliumDeposita等国际知名期刊发表SCI论文10余篇(第一作者)。通过对我国西藏冈底斯斑岩铜矿带的系统研究,探讨了后碰撞背景下超大型斑岩矿床形成的构造-岩浆控制,进一步完善了大陆碰撞成矿理论。

 

    

  Alireza Karimzadeh Somarin作报告

    

  李金祥作报告

    

  王瑞作报告

                                                                                                      (矿床室 朱经经/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