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所长信箱
English
中国科学院
北京总部
贵阳分部
广州分部
·
地球化学研究所财务报销指南
·
关于推荐首批“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
·
万泉百人计划择优申请公示
·
地球化学前沿领域学术研讨会一号通知
·
肖保华、李晓峰百人计划择优申请公示
·
关于召开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
2011年经费到帐通知
·
关于组织召开“十一五”863计划海洋...
·
关于准备863计划海洋技术领域2008年...
·
贵阳市科技局征集专家
·
首届地球化学暑期学校学员报名
·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2010年管...
·
关于评选2010年度先进集体和先进工...
·
让科学插上艺术的翅膀——中国科学...
·
地化所召开2011年保密工作专题会议
·
地化所环境室博士及硕士党支部参观...
·
2011年拟录取硕士研究生名单
·
地化所组织离退休职工春游活动
·
地化所党支部到贵阳铝镁研究院有限...
·
地球化学研究所召开增补副所级领导...
·
地化所举办文献咨询日活动
·
美国Indiana大学资深科学家李楚思博...
·
地化所以优秀成绩通过院人事档案审...
·
贵州省委保密委召开动员会议积极部...
·
地化所刘耘荣获第四届“贵州省优秀...
·
喜迎“三八”节 快乐“半边天”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研究所概况
>>
院士专家
侯德封 院士
发布时间:2009-02-25
地质与地球化学家 侯德封院士
侯德封(1900年4月8日—1980年2月24日),字洛村,出生于河北高阳。矿床学、第四纪地质学、工程地质学、地球化学家。1955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51年加入九三学社,1966年2月—— 1979年9月任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所长。
侯德封一生中主要从事矿产地质研究工作,在煤田地质、铁矿床及有色金属矿产研究方面做出了较大贡献。他在锰矿找矿方面提出新的见解,基本上解决了当时所需的锰矿资源问题。他领导并参加了西北石油地质调查工作,积极支持陆相生油理论,认为有无石油的关键首先决定于古气候带和构造区,这对我国找油工作具有指导意义。他还领导开展了稀有元素及稀土元素研究工作,提出了核子地质学基本理论。他为新中国的经济恢复和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科学研究事业、以及人才培养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自20世纪20年代开始,侯德封的足迹遍及祖国各地,为开展区域地质、矿产地质、工程地质、第四纪地质、石油地质、同位素地质、地球化学和核子地质学等研究工作,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发表了大量的学术论文、专著和工作报告,先后在山西发现菱铁矿、铝矿和在中条山发现金矿,在四川发现重晶石及萤石矿。解放前,他系统地撰写出《中国矿业纪要》第三、四、五卷,《黄河流域地质志》和《四川铁矿志》,对我国金、铁、煤和一些非金属矿产及某些地区的矿产资源作了较详细的调查和研究,对许多地区进行了区域地质调查,并对长江三峡地区的工程地质问题作了精辟的论述。侯德封在解放前的几十年中,亲身经历了在艰苦条件下,中国地质事业从无到有,中国地质工作者从报国无门到人尽其才的过程。他曾以黑暗中站着一只绵羊入画,表示对当局的不满。也曾画了一幅蓝天白云下,金色麦浪前的母羊奶羔图,抒发了对新生活的热爱。
1955—1957年,为了保证国家建设的需要,他积极组织并领导了中国科学院西北石油地质调查工作。在“目前我国石油地质工作中的基本问题”一文中指出,石油地质最基本的工作是与矿层有关的沉积岩剖面的研究,从化学观点和物理观点认识沉积岩剖面的基本类型、堆积时的物理化学环境、沉积岩的发展关系,从而了解成矿时期的构造环境和古地理条件。他应用地球化学的理论和方法,组织中国科学院系统内稀有分散元素、稀土、放射性元素矿产资源的攻关研究,发现和确定了一批大型的后备矿产资源基地,为国家资源开发利用的长远计划做出了重大的贡献。除了注重开展上述工作外,他还进一步开拓地球化学的研究领域,提出并阐明了“地层地球化学”、“化学地理”、“化学地史”等新概念。
侯德封历任中国地质工作计划指导委员会南京办事处主任、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兼地学部常务委员、中国地质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名誉理事,他还是第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1983年底,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二届理事会决定设立侯德封科学奖,以表彰在矿物学、岩石学与地球化学领域做出创造性成果的年轻科技工作者。
侯德封是一位虚怀若谷、勤耕不辍、不耻下问的学者,他从不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而又善于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深刻理解他人的见解。尽管卓有建树,他仍深感自己知识的不足而勤学不舍,尤其是在碰到一些新问题新思想时,经常和同事与学生讨论,向他们请教。在晚年,他常以“三人行,必有我师”来告诫自己、勉励自己。
侯德封既是地学界德高望重的科学家,又是地学研究的组织领导者、科学发展的战略家;他为我国的区域地质、矿床地质、石油地质、第四纪地质、工程地质、同位素地质、地球化学和核子地质的开创与发展,奉献了毕生的精力。
Copyright 2001-2018 中科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版权所有 黔ICP备13001045号 | 办公室电话:0851-85895422 电子邮件:bgs@vip.gyig.ac.cn